关闭

女兔帮

【音乐教材解析】一年级第2卷

更新时间:2025-02-09 00:03:00 浏览: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音乐教材解析】一年级第2卷

介绍

本文是对相宜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整部音乐教材的分析。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建议三个部分,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对小学内容提供指导。为整体把握和规划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二册共十二课。各部分内容由歌唱、演奏、听力、音乐游戏、节奏、歌曲表演、综合表演、音乐知识、活动练习等有机组成。第1课到第11课各部分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根据不同的课型由同类型的主题曲组成,或者将不同的作品组合起来创造相关的情境。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设计教学,也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教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第12课是“音乐夏令营”活动,为学生复习所学歌曲、音乐知识和汇报表演提供了舞台。

从教材分布来看,共有8首歌曲,其中中国民族民歌3首,中国创作歌曲4首,外国民族民歌1首;共有5首歌曲表演,全部以歌曲素材为基础。音乐听力项目共11个,其中歌曲听力项目4个,乐曲听力项目7个;共有2个表演项目。与一年级上册相比,表演是新的课型。其中,歌曲演奏1次,乐曲演奏1次,均由打击乐器演奏;总共有4个音乐游戏,其中3个是基于歌曲的,还有1个是按照节奏组织的“变幻游戏”。 “变拍拍”游戏。

另外还有节奏小品1首、综合表演小品1首、跟唱小品1首、听唱小品1首、活动小品2首。共有7项音乐知识需要学习,包括声音的强弱、音高、点名、科尔文手势(在第一册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音do、低音sol、低音la)一年级)、打击乐器知识(碰铃、沙球、大鼓、军鼓、双号、手鼓)等,不加节奏标记(与一年级第一册相同,仍四分之一休止符、二十八节奏、四分音符、二分音符)。

由此可见,教材教学内容丰富,突出歌唱和听力教学。教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不同类型的丰富课型,不仅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参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音乐。

从教材所选素材的流派分布来看,整本教材共有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1首,中国创作歌曲6首,外国民歌7首。音乐作品共7首,其中中国曲目3首,外国曲目4首。由此可见,这套教材在选材上突出了“本土音乐文化”的特色,既能有效“弘扬民族音乐”,又能“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

总体来看,一年级教材第二册的教学模式与一年级教材第一册相比,除了增加了“表演”内容外,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每堂课的音乐活动、节奏参与、歌曲伴奏等设计不再局限于“以身体为乐器”,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对打击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生活和大自然中不同声音的探索(包括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和伴奏、自制简单乐器等)使学生通过更丰富的实践活动获得对音乐的美感,并初步获得音乐的美感。形成一种感觉与他人的合作。 。

在基础音乐素养方面,在学生一年级上册中几个基本音高(do、re、mi、sol、la)的掌握基础上,一年级下册增加了高音do、低音sol ,低音la满足一年级的要求。年级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逐步了解各个级别,同时也可以结合各个单元的歌曲学习,自然过渡到五声音阶的学习。一年级第二卷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常用打击乐器,参加表演活动,利用课堂乐器为音乐故事、音乐游戏或歌曲伴奏。

2、学习唱歌,能够自然而富有表现力地唱歌,能够在唱歌或听音乐的同时即兴创作动作,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配合音乐的节奏。

3、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愿意与他人一起参与节奏、歌舞表演等活动,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并对所听的音乐做出反应。

4、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听到的音乐即兴创作歌词或参与节奏,能够制作简单的乐器并初步探索声音。

三、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加强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材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四大教学领域设置不同的课型。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教材中的不同课型进行综合教学。例如,第四课的音乐作品包括综合表演《农场的早晨》、歌唱表演《母鸡哭泣》和听力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教师可以将这些类型的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场景表演:以欢迎农场小主人的主线,创造出一组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并表演音乐情景。再比如,第六课《青草溪边》的课型是唱歌。教师可以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和综合表演,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写作提示,用科尔文手势学习唱歌。简单的乐谱形成初步的音高概念。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创造力,结合各个教学领域的不同课型,加强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非常适合课程目标。

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表演和活动中的渗透。

在教材编写中,除了基本上以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呈现的歌唱表演、综合表演、音乐游戏、节奏和活动外,还有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表演团体等协作形式。唱歌时的舞蹈和节奏。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体验不同情感的音乐,并愿意以不同的情绪参与音乐活动。其他的。

例如,在第九课的歌曲表演《依拉拉》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基础上感受和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并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表情或肢体反应。 。此外,根据教材的指导,有的学生能自然而富有表现力地唱歌,有的学生可以用手鼓为歌曲伴奏,还有的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进行节奏和舞蹈。通过合作表演,鼓励学生与他人一起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和友谊的精神。

3、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有趣的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这个时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非常重要。教材中选用的音乐素材仍然以短小、有趣、生动的作品为主,具体的写作则以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拟人化、直观、有趣的形式呈现。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教材,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进行有趣的教学。

例如,第10课的音乐游戏“变拍拍”,课本上用图片清晰地呈现了游戏的规则和方法,这意味着该游戏是用来提高和考验学生的节奏识别能力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不同节奏图案的头饰,让几位学生佩戴节奏头饰自行组装节奏图案,然后让台下的孩子敲出新的节奏。学生掌握规则后,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并在这样的重复游戏中熟悉和巩固节奏。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